科普:韭菜原名叫救菜,据说,有一次在与王莽的交战中,刘秀大败而逃,慌不择路地逃了一天一夜后,刘秀来到一户农家。主人家贫,无饭无菜,便到野外割了一些无名野菜煮给刘秀吃。

饿到极点的刘秀一连吃了三碗方才缓过神来,询问主人野菜的名字,主人如实相告。刘秀说既然是无名野菜,还能救人性命,就叫 " 救菜 " 吧。待到刘秀平定天下后,他仍然不忘 " 救菜 ",命专人种植 " 救菜 "。后因刘秀觉 " 救菜 " 的 " 救 " 作为菜名 不合适,又因 " 救菜 " 是一种草本植物,便专门为 " 救菜 " 的 " 救 " 造一个字 " 韮 ",于是 " 救菜 " 就更名为 " 韮菜 "(" 韮 " 被后人简化为 " 韭 ")。

韭菜是一种易于种植且收割不尽的美味食材。

去年今年最火的莫过于区块链概念以及其财富代表比特币,仔细想来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除了倍投大乐透中一等奖以外好像只有区块链能让人一夜暴富了。

任何公司只要沾了区块链的边一瞬间都高大上了;任何人只要张口闭口区块链,那他好像立马要实现财富自由,带着小姨子度假去了。

还有很多人被身边各种暴富消息撩拨得焦躁难耐,每天苦苦研究一大堆专有技术名词还是一脸懵逼。傻乎乎的看着币圈潮来又潮去,幻想加入币圈从此发迹又怕被庄家无情收割。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在回答 " 币圈大佬 " 李笑来时把 " 韭菜 " 定义为:无风险识别能力、无风险承受能力,但是急于投资的人;大 V 和菜头则说:" 当你发现周围找不到韭菜的时候,你就是那根韭菜 ",并大方承认自己就是根 " 韭菜 ";李笑来就直接多了:本来就不该入场的人一股脑冲进去,只能当韭菜。

我想为这些焦虑的灵魂准备一席韭菜宴席,名字就叫“对韭当割”-识物网
我想为这些焦虑的灵魂准备一席韭菜宴席,名字就叫“对韭当割”-识物网

由此看来,无论你是投资圈大佬、职场半坡异常焦虑的中产、还是紧跟时代机遇的有志青年,都有可能成为韭菜中的 " 革命先烈 ",被隐形的镰刀割在地上,化作一地鸡毛。

韭菜只割一茬就走?有没有点常识?

农民伯伯听了想打人。

韭菜收割时要注意留茬高度……

以后每割一刀应比前茬略高,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定植后前 1-2 年产量较低,3-6 年为生长盛期,产量最高 ,10 年后产最下降,进入衰老阶段,应及时分株移栽…

为什么每割一刀应比前茬略高?

众所周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炒作者和获利者多多少少都是科技行业从业者或者说是产业相关者,这波韭菜可能已经学了个大概的聪明,而当下的各种区块链概念下的代币参与者,很多是从菜市场卖菜转型而来的,他们连了解区块链三个字都费劲,白皮书都看不懂,更别说了解代币相关的逻辑了。

但是作为植物的韭菜不但有感觉,还有幻觉,譬如一些韭菜就认为自己是股民,是区块链的参与者……

他们以为跟随所谓的区块链技术就搭上了通往新世界的财富列车,一头杀进币圈就如同进了散财童子的家  ,里面的金银财宝只要有多大力气就能搬多少。

殊不知在币圈等待多数人的是一张张资本大鳄的血盆大口,它无情的蹂躏你、撕咬你、玩弄你。等你精疲力尽了在一口把你吞下饱腹。

媒体大量提及比特币和区块链,无非只是想蹭个热度。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离普通人的距离就像你和范爷的距离,你可以在电视上看一千遍范爷的床戏,但你永远不是大黑牛。

并非说说它在几年之内不会有结果,也许将有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区块链已经走进了你的生活,但在这一天真正来到之前,这个技术仍然是离普通人很远。

不要从电视上听几句 " 比特币真相 " 就当真。

比特币是区块链最早的应用,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应用,但区块链不等于货币,比特币也不是货币。

现在区块链的应用,大多打着某某币的旗号,是因为这样融资太方便了,不过由此也证明这就是当下区块链的主要应用之一。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镰刀就在后面,这场赌注凶多吉少,我想为这些焦虑的灵魂准备一席韭菜宴席,名字就叫 " 对韭当割 "。

先烈一片哀鸿,不过还好,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新生韭菜带着信仰入场。